影响家禽肝肠健康的主要因素
时间:2022/10/24 20:51:35 浏览:7482次
家禽疾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病禽肝脏和肠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程较短者可能只出现其中一个器官病变,但只针对单一病变进行治疗效果大多不理想,这就是我们在对家禽预防治疗时,没有树立肝肠一体的理念。
肝脏与肠道的联系十分紧密。就血液供应来说,肝脏全部供血的70%左右来自于门静脉,而门静脉的血液大多来自于肠系膜静脉,在这些静脉血管中常含有来自消化道的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产物。一旦肠道的屏障功能被破坏,会导致大量肠源内毒素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细胞脂肪样变性甚至肝组织坏死性炎症。肝脏损伤会使胃酸、胆汁酸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继而使肠道菌群过量繁殖导致菌群失调。此外,肝脏产生的大量炎性因子,会破坏肠黏膜细胞的紧密连接,进一步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肠的屏障功能是机体与外源性物质接触的 “第一道防线”,肝脏固有免疫系统的清除和解毒功能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他们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肝肠作为机体的营养吸收转化器官,影响着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肝肠作为机体与外源性物质接触的两道防线,每天都受到外源有害物质的侵害,如何减少或避免外源性有害物质对肝肠的侵害至关重要。
1. 做好霉菌毒素的防控工作霉菌毒素是肝肠健康的共同危害因子,它既可以导致肝脏损伤,也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
1.1 霉菌毒素的特点和危害在饲料原料的收获储藏、 生产加工和运输储存中,霉菌毒素会对饲料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使看上去质量不错的饲料,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具有微量性、协同性、蓄积性和诊断困难性。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取决于饲料受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种类和浓度以及家禽日龄大小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原料含有的毒素种类和含量并不完全一样。 比如 2022 年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就超过往年。非正常成熟的玉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往往会超标。
轻度霉菌毒素污染会导致家禽生长减慢、采食量下降、均匀度差、蛋壳质量下降等。霉菌毒素还会引起口腔溃疡、肌胃溃疡、免疫力下降、霉菌肝,重症会导致急性疾病甚至死亡。
1.2 畜禽霉菌中毒的原因
霉菌毒素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结合态,一种是游离态,我们在检测饲料及原料时,只能把游离态的毒素检测出来,而结合态的毒素经消化酶或肠道微生物分解才能被部分或全部释放。我们所用到的脱毒产品仅能将游离态的毒素吸附或降解掉,其他残余仍被肠道吸收。许多饲料厂、养殖场在加入脱霉剂后,检测霉菌毒素并未超标或含量很低,但畜禽仍表现出霉菌中毒现象就是这个原因。一般脱霉类产品只能作用于饲料内霉菌毒素,对那些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的霉菌毒素没有解决能力。
1.3 做好霉菌毒素防治1.3.1 从源头减少霉菌毒素来源管好源头,做好原料和饮水安全,减少病从口入。从源头减少霉菌毒素来源,必须采购优质的饲料原料,霉变的原料坚决不能用,并做好玉米仓的管理,做好原料先进先出的合理规划。喂料要少量、勤添、多匀料,每天至少饲喂3次以上,防止饲料在料槽发生二次霉变。做好水质水线管控,定期清洗水线,为鸡群提供清洁的饮水,防止水线霉菌、细菌滋生。
1.3.2 减少进入血液的霉菌毒素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降解剂,尽最大程度处理掉饲料内毒素,继而减少进入血液的部分。这个工作是弥补前面管控不好采取的补救措施。
1.3.3 清除血液和肝脏中蓄积的毒素动物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在减少霉菌毒素摄入的同时,必须要增强肝脏功能,激发肝脏分泌解毒酶,帮助肝脏解毒排毒。脱霉剂大多是通过物理吸附、生物降解处理饲料内霉菌毒素,减少进入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但是无论多么完美的脱霉方案都无法保证 100%处理掉饲料内霉菌毒素,总会有一部分残留进入血液循环。这就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抗氧化、保肝利胆的添加剂,刺激肝脏分泌大量的解毒酶,清除血液和肝脏中蓄积的毒素,减少霉菌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并改善肝脏功能。
1.4 大多数脱霉方案存在的误区
1.4.1 只能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并且不连续使用。吸附型脱霉剂能减少肠道对霉菌的吸收,而不能解毒。降解型的脱霉剂并不能 100%解决毒素,仍然会有没被降解的毒素不断被家禽吃进体内。
1.4.2 使用功能单一或者无效的脱霉剂。优质蒙脱石类虽然功能单一,但是对黄曲霉毒素还是非常好的。但是蒙脱石质量差别非常大,劣质的没有作用还吸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盲目加量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加肝肾负担。
1.4.3 已经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却依然使用只有脱霉作用的产品。对于发病的家禽虽然需要减少毒素摄入,但是更重要更紧急的任务是解毒排毒。
2. 做好球虫的防控工作球虫防控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中之重。球虫不仅会直接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还极易引发细菌性肠炎及相关连锁反应。球虫主要寄生在肠上皮细胞内,造成上皮细胞损伤和肠绒毛破坏,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导致消化问题,影响皮肤着色和羽毛光泽,降低鸡群生产性能,一些虫株还会造成明显出血,甚至导致鸡只死亡。做好球虫防控首先要在管理上做足工作。加强鸡舍环境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舍卫生,勤清理鸡粪,粪便集中堆积发酵,杀灭球虫卵囊,减少球虫卵的传播和感染,做好球虫防控。其次要注重药物或疫苗的使用。在易发日龄和易感季节注意投药预防,地面平养家禽和经常发生球虫病的笼养鸡场可以选择疫苗免疫。
3. 做好肠炎的防控工作肠炎是家禽易发疾病,诱发家禽肠炎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生物因素、物理化学因素、日粮因素及其他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理化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氨气浓度、垫料质量和一些应激因素等,应激因素又主要包括抓鸡、运输、噪音、过度拥挤、突然的冷热刺激等。日粮因素包括饲料原料、日粮结构、饲料加工、颗粒饲料和 一些饲料中有害因子,有害因子又包括多种抗营 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 NSP)和毒素因子。文章前面介绍的霉菌毒素、球虫就属于生物因素,在以上众多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细菌和抗营养因子两个因素。
3.1 引起肠炎的细菌性因素家禽细菌性肠道病在临床上最容易发生,常见腹泻、水便、过料、肠壁水肿、肠黏膜脱落、肠壁溃疡坏死等。
3.1.1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养鸡生产中非常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任何日龄的鸡都可感染,可导致坏死性肠炎、胆管型肝炎等多种疾病,多为亚临床感染,常表现为“番茄便”、饲料便和水便,死淘率增加,生产性能降低在正常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栖息于盲肠,不会引起发病,但是当肠道内环境改变 或肠黏膜完整性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就会发生变化,在肠道前段大量繁殖使肠道菌群失衡,随之毒素的分泌量就会加大,最终导致坏死性肠炎。球虫、饲料中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霉菌毒素、限饲、转群、免疫、更换饲料等都可引起产气荚膜梭菌的过度繁殖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3.1.2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夏季一般细菌性疾病经常反复发生,引起肠炎,导致鸡群出现腹泻、拉稀、过料等。夏季高温高湿,环境、饲料、饮水等细菌滋生繁殖速度加快,而家禽大量饮水会加速肠道菌群失调和肠绒毛损伤,同时热应激也会让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下降,为细菌病发生创造了条件。对于细菌性肠道病除了做好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工作外,可以选择有益菌、植物精油、短链脂肪酸等功能性添 加剂来抑制杀灭有害菌,修复肠黏膜损伤。
3.2 引起肠炎的抗营养因子家禽日粮中的免疫应激源主要来自于豆科原料,如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等为代表 的蛋白类抗原,β-甘露聚糖为代表的多糖类免疫原。而 β-甘露聚糖因为分子结构与微生物表面的甘露聚糖相似,会被动物肠道免疫细胞识别,引起过度的固有免疫应答,加重肠炎。在雏鸡发育阶段、高产蛋禽及热应激条件下,动物肠道健全程度差,即使低浓度的 β-甘露聚糖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免疫细胞,加剧肠炎。使用优质的 β—甘露聚糖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酶解饲料中的甘露聚糖,降低肠炎的发生率,还可以把节约下来的免疫维持净能用于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本文主要论述了霉菌毒素、球虫、产气荚膜 梭菌、β—甘露聚糖等几个主要的肝肠健康影响因素,在生产实践中环境、管理等因素也至关重要。对于家禽肝肠健康而言,优秀的环境、良好的管理、有效的防控方案三者缺一不可。